擁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「唐津燒」﹐可以追溯到桃山時代。其來源有多種說法﹐根據近年來的研究﹐是從1580年代左右﹐岸岳城城主波多氏在領地內燒製為起源。之後豐臣秀吉出兵至朝鮮之際﹐帶回了朝鮮的陶瓷工匠﹐沿用其技術而使唐津燒的產量日益增加。
從唐津港所運出的唐津燒﹐由京都.大阪開始廣泛流傳到西日本﹐名聲之盛﹐甚至把所有陶瓷器總稱為「唐津陶瓷」。同時在茶道的世界一直都有「一井戶二樂三唐津」的說法﹐是深受茶道人士喜愛的茶陶﹐也確立了唐津燒的地位。
唐津燒在江戶時代是藩的御用窯並遵循傳統﹐但是到了明治以後﹐失去了藩的庇護而日漸衰退。不過人間國寶.中里無庵(1895~1985年)將長期以來被遺忘的桃山~江戶時代初期的古唐津的陶技法再度復活﹐使其獲得重生﹐製作唐津燒的陶藝家也因此增加。也有陶藝家在唐津燒中融入現代的感覺﹐目前市內各處大約有70間窯廠。
唐津燒是被稱為"土器"的陶器。使用大塊的粗土而製成的器皿﹐給人樸素堅實的印象﹐從古至今都讓眾人愛不釋手。以茶陶而發展的唐津燒﹐在生活用具方面也有製作多種不同的器皿。其中唐津燒最大的魅力就是具備有「用之美」。唐津燒有「製作者8成﹐使用者2成」之說﹐陶瓷要盛裝料理、泡茶等實際用過之後﹐作品才算是完成。近年來唐津燒的酒杯也很受歡迎。
據說日本最初在陶瓷上作畫的就是唐津燒。唐津燒是將被稱為鬼板的鐵溶液來作畫後﹐再淋上釉藥窯燒而成。這是能代表唐津燒的種類﹐也被用在各式各樣的器皿。主題有草木及花、鳥等﹐種類繁多。
使用白濁稻草灰釉的斑唐津。原料中所含的鐵質以及燃料的松灰溶解後﹐表面很容易出現青黑色的斑點﹐而被稱為斑唐津。從16世紀後半期持續製作至今的傳統種類。
使用富含鐵質的釉藥窯燒而成。顏色會因鐵質的份量與氧化的程度而呈現黃褐色到褐色、深黑色等各種不同色彩﹐這些都總稱為黑唐津。
使用鐵釉跟灰釉兩種不同的釉藥﹐高溫燒窯後釉藥自然融合的模樣很有妙趣。一般大多是先在下方淋上會顯現黑色的鐵釉﹐再從上方倒下乳白色的灰釉。
三島是傳承朝鮮的李朝三島的技法。在半乾的底料印上花紋、線雕等圖樣﹐再塗上化妝土﹐再淋上釉藥入窯燒製而成。唐津是從江戶時代就開始進行生產。
趁褐色的陶土在半乾狀態時﹐撒上白色的化妝土﹐再淋上灰釉等入窯燒製。這是朝鮮自古以來的技法﹐不過古代的唐津並沒有粉引﹐是到了近代才開始採用這種做法。